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48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根据欧睿统计数据显示,雀巢冰爽茶市场占有率在2008年达到了2.3%,这已经是历史最好成绩,此后雀巢冰爽茶的份额逐渐下滑至2010年的1.9%
5月的官方PMI为50.8,优于预期,显示制造业信心逐步恢复首先,板块方面,权重较大的银行板块整体企稳反弹。
在沪深300指数企稳的背景下,期指也将得到较强支撑。期指成交萎缩多空分歧严重昨日,期指四合约均以绿盘报收。分析人士指出,总体而言,中期来看,经过长期下跌,其下行空间已相对有限,伴随经济基本面已出现趋暖的迹象,期指有较大概率向上突破。昨日,期指四合约的总成交量只有53.3万手,创下5月份以来的最低值。但最近两个交易日,由于A股未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利空因素影响,期指成交量再度萎缩,指数也横行盘整。
第三,基本面上,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广发期货股指研究小组表示,高企的持仓量与萎缩的成交量,均反映了市场的方向缺失。在压榨厂联合挺价的背景下,豆粕现货价格近两年振荡重心有所上移,在3500元/吨上方表现坚挺,2012年一度突破4500元/吨,且当价格跌到3500元/吨以下时,滞跌现象明显。
菜粕1501合约上市初期,基差为618元/吨,随着交割日的临近,基差也有所缩小。从豆粕期货季节性走势上看,近七年来,每年的6—9月,由于炒作天气题材,大豆表现都比较强悍,国内豆粕则会追随美豆走势。一般来说,新合约上市基准价为最新合约前一交易日的结算价,如5月19日(周一)M1505合约上市基准价为5月16日(周五)M1503合约的结算价。菜粕需求的50%来自水产饲料。
5月,国内冬菜籽批量上市,市场上菜粕供给能力最强,此时菜粕价格往往跌至年内最低点。每年2—4月,我国冬菜籽供应青黄不接,菜籽库存量较少造成菜粕供应紧张,而需求端正值春节后的开工恢复期,且饲料企业多为后市水产养殖备货,菜粕需求相对强劲。
2003—2004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猛涨,从2003年8月的540美分/蒲式耳上涨到2004年4月的1060美分/蒲式耳,创下近30年来的新高值。截至目前,菜粕1501合约基差为556元/吨。目前,我国生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从生猪到菜篮子中的猪肉,需经过猪贩子、屠宰场、贸易商、销售商等环节。图为豆粕价格季节性走势作为全球主要的大豆供应国,美国的大豆供应量占到全球供应总量的35.2%。
即使在基差收敛过程中,现货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但只要有足够大的基差,期价就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由于下游需求更偏好规模化养殖企业的产品,2014年生猪养殖呈现出行业规模化的整合。国储菜油库存600万吨,加上商业库存200万吨,国内菜油库存高达800万吨。粕类不易保存的特性使得挺粕更容易。
如下图,菜粕、豆粕现货价格为交割基准地的现货报价,粕类1501合约刚上市时,基差较大。今年4月1日USDA公布新年度种植意向报告,美豆种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8149.3万英亩,而市场预估值为8107.5万英亩。
油脂保质期较长,在适当手段下,保存3—5年不成问题,但豆粕、菜粕等保质期较短,3个月后容易变质。由此可见,豆粕基差只要大于200元/吨,菜粕基差只要大于150元/吨,便有操作空间。
此次拍卖有给市场增加供应之嫌,因此菜油价格上行高度受到限制。其一,油脂价格难以上涨。对于目前的油脂市场来说,库存高企是最大的弊病。较高的种植面积为后期炒作天气题材埋下了伏笔。而今年生猪养殖低迷,豆粕下游需求或多或少受到抑制,现货价格大幅度回落,造成基差的收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豆粕期价的上行空间。由于缺少风险管理意识,绝大部分企业并未采取对冲手段。
豆粕1501合约上市初期,基差为742元/吨,随着交割日的临近,基差逐步缩小。由于粕类市场长期反向运行,新上市合约价格都较低,1505合约上市价格低于1503合约价格。
油脂需求对象为老百姓,涉及民生问题的油脂,其价格更加敏感。反向市场格局下,随着交割的临近,期货价格向现货价格靠拢基差回归主导期价上涨粕类合约从上市日开始,期货价格逐步抬升,其间虽有回调,但运行重心在上扬。
图为菜粕价格季节性走势菜粕价格的季节性走势,可以从供需层面得到验证。国家为了调控物价,必将调控油脂价格。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产业链客户的参与。图为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情况2014年春节前,国内生猪市场走出反季节性行情,生猪价格低迷,养殖户亏损幅度不断放大,有的甚至亏损400元/头。从调研走访情况来看,2014年全国生猪养殖进入行业整合阶段,小散户养殖亏损严重,大型企业则加快了收购进度。图为菜粕市场基差走势豆粕交割前一个月,基差大部分落于400元/吨以下,每次的最小基差几乎都落在-50—200元/吨的区间内,因而未来豆粕1501合约基差回归至200元/吨以下为大概率事件。
历年来融资性进口成为油脂进口的重要推手。菜籽收储在即,并且目前国产菜籽压榨厂普遍亏损390—560元/吨,企业对菜粕的挺价意愿增强。
反之,存栏量若进一步下滑,饲料需求也将萎缩,压榨厂能否强势挺价豆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作者单位:金友期货)(期货日报) 标签:产业链|季节性|现货价责任编辑:杜思思 杜思思。
一旦6—9月的关键种植期内出现天气上的异常,就具备了较大的产量调降空间,这为构筑豆类的利多题材提供了条件。豆粕和菜粕后市将持续上涨。
6—8月,处于传统的水产养殖旺季,再加上企业为双节积极备货,刺激了菜粕价格的上扬。我们认为,未来粕类期货价格仍有上涨动力,一是由于基差将继续收窄,导致期价上涨,二是由于以往6—10月粕类现货市场较为坚挺,支撑期货盘面。据统计,国内70%以上的榨油厂被跨国粮商或控股或参股。随着交割期的临近,产业客户发现从期货盘面接货更为划算,因而不断有打算接货的现货商参与新合约,直到基差收窄至从盘面接货无利润空间为止。
其二,油和粕的特性所致。交割前四个月,各个合约开始不同程度的回归,最终基差收窄到150元/吨以下。
此外,压榨厂也有不得不挺粕的诉求。目前已知洗船量超过120万吨,市场预估5月后大豆到港量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其三,市场一直传言临储菜油即将拍卖,本次抛储将持续到6月底7月初,每周抛售30万吨,具体起拍价格未定,但将按市场价格抛售。从季节性走势来看,每年6—9月为粕类表现较强势月份。
发表评论